網頁

2016年4月28日 星期四

台中舊城區能再生? 居民腦筋要轉彎才有機會【蘋果日報】


30年來台中市中區一帶從鼎盛走到沒落,儘管前任市府投入大量資源極欲振興,仍多以失敗告終,台中市政府對於舊城區再生的思維做法,近期也180度大轉變,因認清傳統的商業模式絕對會失敗,市府認為,從軟體著手,在中區打造全台獨有的特色與定位,是唯一出路。

台中市都發局今年啟動「城市有點計劃」,策劃了一系列的論壇,邀請中區再生團隊、在地社群與市府人員,一起討論中區再生的可能與策略,在台中深耕數十年的建築師姜樂靜表示,舊城區的設計是日本京都的縮小版,「京都每個街廓約200米,這裡是90米,街道規劃是日式、以步行式的巷弄為主,不過我們以美式、汽車為主的思維治理這個地方,不但這裡不能乘載,而且已經將它毀了。」

舊城區要再生,建築空間也是很大障礙,如中區的屋主都不是落魄戶,而是很有錢的一群人,沒有往年的高租金,他們不會輕易租出去,一有房市利多的風吹草動,也會有不少人會想漲價、漲租,舊式商業思維,讓租金承受力低的藝術文創業者難以進駐。姜樂靜說:「這裡最大的困難,在於可以動的空間太少,但能動的空間又過於巨大。」

都發局長王俊傑表示,中區已經永不可能再成為「地王」,如果以舊式思維想要賺快錢、賺大錢,在這裡投入再多的資源都無效,市府將組織「台中市都市再生及發展委員會」,將舊城區範圍設定在五權路以南、建成路以北、林森路以東、公園路以西區域,要結構性的推動舊城區復甦,並訂定自治條例。

鐵路高架化後的綠空鐵道、火車新站、干城重劃區、湖濱生態園區等,是屬於舊城區的新商業區,但這些在本質上與舊城區並不同,王俊傑說:「舊城區的重點在於文化保留,市府將著重在盤點閒置資源,引入青創產業等方式,無論如何,都要重新思考其特色與定位,而非隨便就能被取代的某種商店街。」

姜樂靜不久前造訪日本的瀨戶內海諸島,和中區同樣有高齡化、人口流失問題,但居民善用其傳統文化及景觀,舉辦國際藝術季,成功吸引人氣回流;與會者楊博文也舉出台南正興街的例子,居民自發性地在周末封街,成功創造徒步商圈,證明徒步是可以取代車流,形成新的獲利模式,都是極佳的參考範例。但言下之意,與當地居民的溝通,還是舊城再生非常重要的關鍵。(洪子恩/台中報導)


加入Line好友:http://line.me/ti/p/%40qwc6918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